2018年5月7日

食物誌。零叁【秋葵】


【色】皮綠肉白
【氣】入胃、腎、膀胱經
【味】淡、微澀
【性】涼、寒
【屬性】滋陰降火,入營分清虛熱
【營養成份】富含鉀、鈣、粘質、蛋白質、維生素A、C、鋅、硒等
【體質禁忌】體質虛寒忌
北台灣的秋葵產季約為五月份至九月份,主要是溫度30度C以上的氣候環境生長茂盛,在夏季午後陣雨的環境對於秋葵生長期需要水份和土壤保濕有良好的幫助,採收以長度5~8公分的口感脆嫩,其花也具有觀賞價值。
【功效】保護胃壁、對於急慢性肝炎有消炎的作用,降火氣、補養腎精等。
【心情食堂】
或許父母都是高學歷的知識份子,面對強勢的管教方式,她從小在家就是以父母的好惡來決定自己的方向和選擇,讀書時期因考試壓力太大而胃出血,重考了一次,留下的後遺症是每到有時間壓力或是遇到立即性要處理的事情時,她就會出現胃痙攣的症狀。學生時期參與社團活動,與好朋友同時認識了一位男生,心思細膩的她能感覺男生對她的好感,然而發現好朋友也喜歡那位男生,她為了成全好朋友而自己默默淡出社團。
出社會以後,她已習慣獨來獨往,雖然住在家里,但是她也漸漸發覺在家中累積的壓抑,會發泄在工作職場中的同事身上,即使她多麼地厭惡來自於母親對她的忽視與否定,她卻會把這樣的情緒轉稼給外在的人際關係中;內心總有一種悲憤的情緒,就是為什麼父母總是顧慮面子對外表現出完美的形象,在家中卻像換了一張臉孔似得把子女當成工具,即使很努力的想維持家中的和諧,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是計劃出國遊學卻又被父母冷潮熱諷而終於爆發。
沒能出國,卻在工作上有一個外派的機會,她爭取到以後,終於有個較正當的理由搬離家,為了節省開銷也開始學習簡單的料理,正值盛夏是秋葵的產季,跟其它的蔬菜比起來方便多了,也很容易料理,不知不覺吃了一個產季,她發覺自己原本浮燥易怒的情緒,以及胃痛發炎的症狀幾乎沒有再犯,雖然仍會三不五時接到家里來電,比起過往的抑鬱,如今多了一些憐憫,即便能同理父母的處境和個性,但她更慶幸自己有機會轉變,並選擇用更平衡的方式看待人事物而不先預設立場,下一次回家時,她想做一道涼拌秋葵,讓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父母嘗嘗。
【食譜】
材料:秋葵、醬油、芥末、生薑絲
一、秋葵洗淨川燙後,再切除蒂頭放涼擺盤。
二、醬油、芥末混合,加上生薑絲當沾醬即可食用。

2018年4月26日

食物誌。零貳【絲瓜】


【色】皮綠肉白
【氣】入肝、胃、肺經
【味】甘
【性】涼、微寒
【屬性】清補,入營分清血分熱
【體質禁忌】體質虛寒忌
初夏,空氣中充滿濕意,穀雨前已定植的絲瓜在氣溫持續上昇之餘,瓜藤也開始它的生長旅程,絲瓜很愛水,果肉中保水量豐,倘若結果期水量無法穩定供應,會長出粗纖維且外皮皺紋的絲瓜,此時仍可讓它風乾或曬乾,製成絲瓜布使用。
它的水份具有滋陰消炎的作用,料理過程中因富含高C和B群,容易因加熱時間長而變暗色,所以通常絲瓜料理不是快炒,就是要後放,以免流失養份。
【心情食堂】
一個人如何能撐起一個家?白天送孩子上學,沒時間做早餐只為了能多個幾分鐘補眠,每天在孩子口袋里塞了一百元是愧咎的補償,耳提面命孩子只能去有機店買現做的蔬菜三明治,自己趕著上班時,一杯中熱拿就是她全部的早餐。自己談不上是單親,先生在外地工作,一個月能回家一次就很不錯了,雖沒有跟公婆同住,但時不時地會接到長輩關心的問候以及期待能常常帶孫回家探親,講不到二句,就會開始詢問先生下次回家的時間,即使才剛送別不久。
這樣的生活,是小夫妻協調好的,為的也只是能在有能力有體力的時候,拚出孩子的未來。只不過,任何計畫與考量都有其變化,她的公司不久前才被併購給另一間企業,原本的工作模式一夕之間全部重整,未達業績目標就得半強制資遣,待到退休的期望瞬間成了同儕之間勾心斗角的主戲,工作時間永遠會壓縮到下班時間,撐不過去的底線,是她總是公司中必需第一個下班只因要去接孩子;即使每次心情沉重的臭臉面對孩子,她都有罪惡感,煩燥到不行的時候連學校發生什麼事都懶得問,她仍在情緒滿溢出來之前,用一句"晚上想吃什麼?"來轉移。
孩子天真地說要去同學家複習功課,讓她頓時有一種多了一點時間的獨處,家里還有一條絲瓜,她看著那青綠色的外皮有一種清爽,便隨意用薏苡仁、糙米煮成稀粥,等到粥煮開花了以後,再放入去皮切片的絲瓜,用保溫悶了十分鐘就可以吃了。難得一個人的安靜,她盛了碗粥,灑上鹽和生薑絲,聞著溫暖清爽的氣味,不知為何,她眼眶紅了,壓抑許久的情緒隨著淡淡的粥香昇華了意志力,即使明天仍重覆著今天,但至少現在的時間是自己的。
過九點,先生在加班的空檔打電話回家,她除了安慰的說「辛苦了」以外,所經歷的一切簡化成一句「家里一切平安」帶過,掛上電話,帶孩子洗澡睡覺,她覺得自己還hold住的生活,就是一個家能夠穩定的力量。想著,絲瓜產季到了,明天下班後再去買二條回家。
【功效】解煩燥、消火氣、滋陰柔肝、降氣化痰

2018年4月24日

氣和血之間的平衡

隨著進入秋季,秋天主肺氣當令時,在情緒的變化就顯得十分鮮明了,過往曾分享過肺金對於男性在職場上容易有憂鬱的傾向,然而這個方向是比較單一的看法,總體來說,肺屬金在訊息與能量上會反應在情緒層次的表現,多為突顯人我關係的界線。舉例來說,原本在與人的關係上不是那麼計較的性格,到了秋天,就會想要開始與人保持有條件的回饋;或是平日熱心助人、遇事協助的人,秋天來臨時,會開始回歸自己應該處理的個人問題,而較少把心思放在他人身上。看似相對自我的個性,實則代表著自愛的能力啟動,讓原本是即將燒盡的蠟燭設定停損點的本能。
而平日就自私者又當如何?入秋後會更顯得孤僻自傲、孤芳自賞,由於初秋為肝肺二臟開始協調晝夜主管的界線,原本由肝主導(晝)慢慢要轉移到肺(夜)來主導整個秋冬季的氣血分配,此時的肝氣會不甘心讓肺氣統籌而表現出憤青的性格,個性顯得倔強固執又彆扭、突顯心高氣傲的特性。過去時常在課堂上遇到的求助者,是身邊有這種類型的家人,因壓抑過度出現焦慮的同學,坦白說沒有什麼食療或藥物是針對改變對方個性的處方,引用某麗絲的銘言:"想挽回婚姻關係要去找法師,想離婚談贍養費是找律師。"若是想讓自己活得安心,我能建議的,就是讓事主當機立斷做好決定以後不會後悔的食療,無論是斷捨離也好,還是維持現狀也好,都要能心甘情願。
中醫沒有很玄,在治病或調理的源頭處,就是調氣和血之間的平衡關係,會讓自己心不安、難以決定者,通常是心脾二虛的體質,在肺氣當令的秋天,是秋後算帳的好時機,讓自己調理好心脾二臟氣血,自然能天清氣明地看透事情的本質,食療方很簡單,但要能持續補充才會有作用,以小米粥(糙米1:小米1)加入桂圓乾同煮,水量不拘,以喜歡的口感即可,沒有一定要吃多長時間,端看自己在對於事情的看法上是否能愈快做決定,例如上餐館看菜單能很快決定要吃什麼,或是很快能決定要去那里旅遊等等,當日常生活中愈能自己做決定,或是愈少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就是心脾二臟氣足的象徵。

人一生的縮影

放假日在網路上看朋友圈的動態訊息,發現有不同的話題區別,若是以年齡層來區隔的話,彷彿可以看見人一生的縮影。
16~24歲:自拍、無所不在的打卡、美妝、偶像、「好煩、好累、悶、開心、難過」的表情符號、遊戲。
24~30歲:自拍、團購、結婚、出國玩或打工、機場打卡、健身、展覽、二性觀點、「我思故我在」抒發文。
30~40歲:寶寶照片、心情分享、育兒親子教育文章、減重塑身、吃吃吃(貨)、家聚、3C、自拍、連續劇。
40~50歲:勵志文章、家庭旅遊、同學會、風景照、食物、政治、竉物、電影、身心靈。
50~65歲:健康保健、養生不求人、勸世文、瑜伽、氣功、心靈文章、宗教、獅子會、同鄉會、荼道、志工文、近郊踏青、全家福、政治。
65歲以上:宗教文、惜福圖、知足感恩圖、三節問候圖、進香團圖、(早安、午安、晚安)圖、中醫文、西醫文、旅遊團圖、子孫圖、福祿壽圖。
是否人到不同年紀時,就真的會有不同的體會與境界,人活著,都是現在進行式,無論是否錯過了什麼,回首過往,想想未來,仍會找到當下的起點,重新出發,活出自己專屬的人生。

我們什麼時候能學會適可而止?

我們什麼時候能學會適可而止?善意的提醒卻不被對方接受時,心里是否會感到委屈?如果有委屈,卻仍不改其志、樂此不疲,到底對誰有好處?是滿足自己"站在對的一方彰顯正義的理所當然",還是"渴望自己被別人看見的需求"。
我自己曾經也有多管閒事的過程,經驗多次以後,終於讓我體會到尊重每個人保有自主性的權利,有些顯而易見的壞習慣就是引起疾病的原因,若當事人暫時還無法有改變習慣的能量,要看到的就不是在表象上無法改變,而是背後那個還需要時間釋放情緒的過程。每個人都一定會經歷這樣的過程,想想當我們陷入這樣的情緒時,我們渴望別人是用叨唸來提醒我們應該怎麼做?還是需要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個支持的管道,協助加快情緒的抒解。
每次上課,分享養生的理念,我都會告誡同學們,不要學了以後就要求全家比照辦理,同學這樣做的話,是我的業障重呀,會希望同學覺得自己做得到、實際經驗實證後的好處,再用自己體驗的感受去鼓勵別人;從知道,到去實踐,每個人中間所需的時間不同,也無法被勉強,時候到了,自然就有它成熟的時機,我們每個人的角色就在於當有人需要這樣的資訊時,第一個會想到你,那就是分享自身經驗的時機了。
一直會提醒自己不要好為人師,這里有包含許多心理渴望,想要刷存在感,以及渴望被重視、能力想要被肯定的狀態。需要外來的肯定,需要被需要的感受,對應的是心氣虛的心理狀態,無法自我肯定和自我認同時,就會往外尋求慰藉,長久累積只會愈來愈失去自我存在的意義,若是被在乎的當事人刻意忽略,就會加重傷心程度,坦白說,世間中沒有一個人需要為任何人的一廂情願負責,既然是心甘情願,也就放大願力當個太陽吧,讓光明普照,不分對象一視同仁,不要抱怨光照刺眼而在屋簷遮光的人不懂感恩,這樣的人生就會活得更自在、更自由。
心氣虛的人習慣討好別人,不愛做自己
肝氣失調的人容易勉強自己執著自己設定的原則
脾氣虛的人習慣控制別人,擅長交換條件
肺氣虛的人會與人保持安全距離,不容易與人交心
腎氣虛的人容易被他人支配,害怕變化

解放頭腦的幻想

籠子已經打開了,但是我們卻不想走出籠子。
在里面,至少有吃的、有喝的、至少有一個空間還可以小睡,所以,我們以為籠子里就是我們生活的一切。而外面看似充滿危險與未知,這著實令人卻步。
籠子已經打開了,我們卻一直覺得自己被關起來,所以一直在祈求有一天有一個什麼東東可以幫助我們離開這個牢籠,我們跟老天爺祈禱、跟高靈尋求離開牢籠的指引,疏不知只要離開那個籠子,是的就是只要離開就好,這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不需要靠別人。
籠子其實至始至終都不曾存在過,認為它存在的人,就尊重他們在里面玩得開心;所以生命要我們體驗的是什麼?不是生老病死,也不是婚姻、感情、親情、事業、美食等等等等,生命只是要我們做自己而已。生命是樹,就好好的成為一棵樹,生命是鳥,就好好的成為鳥;生命是人,就好好的做自己;除此之外,自己的生命永遠無法活成別人的,所以永遠不要去羨慕或期望改變別人的生命歷程,我們唯一要做的,是解放頭腦的幻想。

血液是人體生命之泉

貧血在人體中的成因複雜,以心因性為主的貧血來說,男性與女性誘發的情況略有不同,然而大方向會以心肝脾三臟失調引起貧血為主。
無論女性或是男性,只要個性較內向寡言、多思慮的性格,就有可能會因性格特質反應出心肝脾失調,這三臟失調不一定只會反應出貧血,牽連到三臟的病症十分繁雜,若忽略注意保養或改善的話,中後期多會有貧血的問題,男性的貧血多與壓力、責任感、完美主義有關,身體承受抗壓的部位以脾胃和肝臟為主,多見於胃出血、腸道瘜肉的潛血、痔瘡出血、血管瘤、靜脈曲張等所引起的貧血。
女性的心因性原因大多與原生家庭的思惟模式有關,年輕女性容易被母親壓抑隱忍的個性影響;已婚女性除了母親,也會有婆婆、姑嫂的個性影響,除了壓抑型不擅於溝通協調的家庭,也有只會以抱怨發洩的方式來「溝通」的家庭,二種家庭的晚輩容易情緒複製或情緒無法釋放而壓抑自我;其中又以原生家庭的影響更為嚴重,子女會因父母過得不好或在愛中無法被滿足而不容許自己過得比父母還要幸福,長期下來會消耗自己的生命能量,除了貧血以外,也會在生育能力上出現抑制的心因性不孕症。
若是父母是向子女討愛的角色,子女容易成全父母的期望而提早耗盡自己的生命,較年幼的子女會透過難以治癒的疾病來滿足父母的掌控欲;另一種子女是已認清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比較有勇氣追求自己的人生,也放手讓父母重新學習如何先愛自己,而不是對外討愛。無論是那一種選擇,對子女而言,多少都會帶有罪惡感而生活著,所以倘若自己已為人父母,遇到一些人生轉折時,記得要能夠活出屬於自己的幸福,自己幸福的版本才是對子女沒有負擔與包袱的愛的表現,我們永遠不要用自己生病,做為讓別人難受的籌碼,當愛因此而消失怠盡時,生命能量會在體溫逝去的過程中只剩下悔恨。

語言的力量在於心口合一

『何者為神?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內經天年篇
心與肝臟之間共同要保養的源頭是血液,彼此之間的關係緊密,個人對肝臟的看法是,它既具備了與人連結的關係,也是輔佐心臟機能重要的臟腑,人際關係的功課是肝臟累積宿業和新業的養分,人會投生於此世,靠的是與不同生命個體的緣份,若業力不夠重,是不太有機會與這輩子的親友相遇,而往往互相折磨的也是最親近的關係,肝臟的任何疾病就是定業與宿命的象徵。
心藏神的象徵在於內在意識具備了創造力,在一再重覆的生活與輪迴中,不斷的自我超越或體驗內在想體驗的過程,心臟是一個能夠在宿命的定業中,重新對生命有新的詮釋與超越宿命的存在,心神需要有肝魂出考題來證明自己,肝臟也需要心臟的創造改寫生命藍圖,進而提昇生命層次。
倘若心神失調,就會出現討愛的特質,透過討好別人或是示弱的方式來突顯自己被需要、被看見的情況,心神強大的人,是能夠享受獨處的,一個人也能自得其樂的狀態;除此之外,能夠把所感受的完整表達出來,也是心氣強的能量。
說真實的語言,是不容易的,我們在幾歲的時候已經失去講真話的力量?與其說孩子童言無忌,那是因為孩子的心氣強大,而成年人心氣多虛,所以承受不了真實的語言。因為無法表達真實,就會用「說好話」來代償講真話,好話不見得是真話,但好話人人能說,且不得罪人,所以會認為說好話可以有功德,不會造口業,如果講好話而不是真話的時候,就會反應出心機和目的性,而不是真實。如何說真實的語言卻不會傷人,靠的是智慧與表達時機,智慧之語能夠啟發別人,讓別人長出力量來解決自己的人生課題,真實的語言是不帶情緒的,也沒有貶抑的成分,何時該說,何時該沉默,要能覺察出適當的時機,這也需要智慧。所以童言的真話是反映出單純,而成人的真話是選擇「單純」的內在智慧,語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背誦經典或咒語,在於是否心口合一。

養生也是孤單而燦爛

這二天睡前都吃了比較辛辣刺激的宵夜,嘴唇馬上就長出皰疹了,寒流就會開啟保暖模式,不過,大寒也是春陽昇發的準備期,提早誘發這個陽氣,也意味著體質開始要"乾濕分離"的狀態了,乾燥的部位愈乾燥,濕氣重的地方會加重濕氣或感染。過往有很長的時間沒有觀照自己的身體變化,總覺得它就是會固定發作一次,這幾年比較回歸自己的身心狀態以後,才發覺學習養生和實際生活仍有一段距離需要努力,所以它是需要時間累積的日常功夫,不是階段性改善當下症狀,就想著要回到過去的生活模式,這樣疾病就會反覆發生。
當養生的原則成為習慣以後,很多人事物就自然無法進入自己的生命中了,養生對我自己來說,也是孤單而燦爛的過程,每個人養生的起點不同,沒有能夠可以跟別人比較或對照的,只有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對話,這件事也急不得,沒有一個養生法門能讓疾病瞬間消失,它是修鍊人的習性,無論是思想模式,還是生活模式也好,都是知易行難的功夫,然而每過一個門檻,那種喜悅也是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最好的回饋。
嘴唇已經長了皰疹該如何處理呢?它上火的部位主要是在胃經,可以喝白蘿蔔清湯(可加鹽)來改善,我個人是比較犯規的作法,就是空腹喝黑咖啡,抒解胃上火的症狀,若體質本身對咖啡耐受性不強的話,就選白蘿蔔清湯吧,喝一、二次即可,很快就能消火了。
如果是口腔內潰瘍,就不宜喝白蘿蔔湯了,要選溫的檸檬水,檸檬水需要喝到口不渴為止;口腔內的潰瘍是虛火旺的表現,在臉部看得見的部位是以實火為主,二者降火氣的方式不同,需留心判斷。
知識是一回事,生活習慣是另一回事,我們或許知道植物的根部才是吸收水分的部位,但每次澆水的時候卻又是澆在葉子上~養生就是如此,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情緒像衣服,癌症像房子

人類是一個奇特的物種,最近持續整理文稿的過程中,回顧到現在所遇到有關疾病的問題,大多是以解決自己做了許多努力卻無法改善的症狀,在自己沒有被醫生診斷之前,我們或許還在過著無感的日子,一旦感覺身體有症狀了,或是健檢檢查出來有異狀的時候,就突然有一種見不到明天太陽、看不見今晚的月亮的悲催之情,有沒有想過,假設我們在生病之前都在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突然在自己身上發現疾病了,就"突然"覺得自己必需要活下去,突然有了"生存下去"的動力,想為自己做些什麼的事,然而,"活"了這麼久,有沒有想過活著是為了什麼?若是為了家人而活,大可以省省心,有很多病就是家庭的羈絆所造成的結果;若是為了自己還沒有機會感受生命的美好而努力,那麼治療疾病也不是生活的重點,把握每個當下的美好才是我們要去體驗的事,死亡一直離我們很近,無論是否生病,我們都需要面對自己有一天會離開,無人倖免,所以何不把握活著的時候讓自己覺察生命本質,了解頭腦時時刻刻給自己找很多煩惱的把戲,無論疾病是否降臨,都不要在自己的生命中只留下黑白灰的人生。身體就是自然的產物,我們強調它應該成為我們期望的樣子時,是控制欲在主導,在懷疑治的好或治不好的時候,會衍生出更多的得失心,只有回到身體的自然運作,它會鬆一口氣,也會讓我們好過。
情緒像衣服,我們常常換上各種樣式的衣服,有時也會拿別人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這沒有好或不好,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衣服,別人的衣服或流行服裝如果不符合我們自己的型,就不用配合別人或跟流行,自己適合的最好,若知道自己是演一場戲也無妨,這樣身體也不會被衣服綑綁。
癌症像房子,當你已經不想繼續住在這里了,何必再花錢裝修呢?身體是這輩子靈魂的住所,一旦離開,也沒有下一個房客能進駐,癌症的情況就是如此,在房子還沒損壞,還沒漏水斷電的時候,我們是否真的想好好維護它,馬桶不通了會不會想儘快疏通,牆壁發霉了是否能補強,當我們的心不在此,生活照顧不到自己的身與心,就會失去後勤支援的能力,開始找偏方,試各種補救辦法,直到要打掉牆壁、加裝各式輔具,我們卻不一定想要繼續住在這房子里,這才是癌症最大的難處。我們要的不是精良的裝潢技術,而是頭腦捨不得放下的"衣服",卻沒有空間可以再收納的結果。
很多人想進入中醫,卻用西醫的邏輯套用在中醫上,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惟,"子宮肌瘤要吃什麼會好?"、"痛經要吃什麼不會痛?"、"胃食道逆流該吃什麼?"、"怎麼吃才能瘦?"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問題,中醫不是這樣看待問題,沒有所謂專門治療什麼疾病的治法,如果有,也不會好,因為它不能根治,這是一旦沒有持續執行就會復發的思惟。中醫看的是生病的因,是想斷根,只不過大部份不斷根的是人的思考慣性與生活習性,中醫嚮往的是與自然連線的生活,符合每個個體的自然韻律,不主張每個人都要一樣,或是要成為誰,因為每個個體都是帶著不同的身心特質投生而來,與自然貼近唯一的方向就的是放下頭腦的執著,容許天地自然的變化,接受它,也接受自己身心的變化,接受自己的個性特質,容許自己盡最大的努力展現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為了成全別人的期望而壓抑自己生命的美。

【深夜靈異食堂】


Q:最近常常覺得胸口悶的慌,掃墓回來以後頭一直很沉重,然後就開始多夢了,體質也愈來愈敏感,總覺得肩頭沉重,是否有什麼跟著回來?
A:跟什麼回來我是不知道呢,如果掃墓那天天候不好,下雨濕氣重的話,是有可能受涼了。
Q:回到家是有洗澡,喝了薑母茶暖身,只不過肩頭沉重感仍然有,睡眠不穩定。
A:可以試試暖暖包熱敷大椎穴,或是睡前吃一點酒釀,可以幫助睡眠。
Q:曾經問過有通靈體質的人的意見,他們覺得我氣色暗沉,臉色有一層灰蒙住的感覺,叫我燒一些除障香。
A:這樣有改善的話,應該就不用擔心了。
Q:只是想再確認自己是否真的變得敏感體質。
A:若真的不想要太敏感的話,可以吃小米粥。
Q:意思就是有卡到東西了嗎?怎麼會這樣,之前都沒事,這是體質改變還是去靜坐以後變敏感了?
A:會想要讓自己變得敏感?還是不想要變得敏感?這個可以自己選擇。
Q:只是覺得變得敏感有些不習慣,但身邊有修的人都能感覺那些能量。
A:如果想保留這種感覺也可以呀,不是每個人都具有通靈特質,每個人會發展的特質不同。
Q:若不想成為靈媒的話,該怎麼關掉它?
A:先吃小米粥吧。
Q:小米粥可以除障嗎?
A:能不能除障我是不曉得呢,但絕對能除你身上的濕氣,讓你不會身體沉重。
Q:是喔,確定不是我太敏感的原因嗎?
A:無論敏不敏感,如果想接到比較陽性的能量,小米粥也是提昇自體陽氣的主食,排除陰濕邪氣,至少先連吃三天看看感覺吧。

只能往前走了

小時候我們必需學習服從
學習懂得配合
無論是否合理
長大以後
我們試著長出自己的特質
仍然受到大環境的價值觀所壓抑
漸漸地
我們開始放棄選擇
放棄自己可以決定事情的能力
看似在安全不出錯的網交織下
人生也在過程中分秒流逝
然而
種子總是要打破休眠的
無論經過多少個晝與夜
種子
總是有屬於它出頭的開始
一旦開始
就回不了頭了
就只能往前走了
當我們拿回自己生活選擇權的時候
請珍惜這份禮物
為了成全靈魂渴望的體驗
不要害怕"出錯"
內在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我們願意去冒險
無論結果如何
跟永恆比起來
肉體的生命或許微不足道
卻充滿祝福
不到百年的肉體
足夠讓靈魂從碳鍛造成鑽石
這足以讓眾神為我們獻上桂冠與喝采

醒醒吧,我們不需要當偉人

遇到讓我們受傷的人
先不要逼自己要去原諒對方
那只會讓自己在低潮中強化了對自己的批判
明明已經受傷了
已經試著不影響別人、獨自療傷了
是自己不夠好吧
所以才會發生被別人傷害的事了
但為何面對那些試圖要我站穩腳步往前走的人
卻產生更大的壓迫性與無力感?
是我做得還不夠好吧
在別人眼中這點傷不算什麼
為何對我來說卻如此困難跨越?
普世的價值觀不容許我們為自己的不平出聲
那是弱者的行為
往往我們對待受害者的方式
是要他們能夠原諒加害者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也產生遺憾了
何不就此放下,然後重新開始?
WTF
這樣的說法到底安慰了誰?
它只是滿足提供意見的人的優越感
卻安慰不了自己
因為原諒是受害者的權利與義務
我被眼睜睜的推上火線
強迫自己表達我自己還沒準備好的說辭
謝幕以後,看著無法癒合還在淌血的傷口
內心批判自己的無能為力
口中說著別人要我說的讓你傷害了我,我很抱歉
為自己的不夠好感到抱歉
為自己的不夠好而原諒加害我的人
醒醒吧,我們不需要當偉人
讓自己成為有力量的人
不是要原諒傷害我們的人
而是有能力保護自己不再度被傷害
不再被任何投射而來的情緒勒索

人生三大問

挺相信算命是東方心理學最初發展的原型,在分享五臟對應情緒的過程中,有時觀人的直覺多少會仰賴對於人性程度的了解,而古代論命、婚緣、名利這三大類別的尋求,與情緒和身體症狀多有相通之處,舉個例子,一位中年40出頭的女性面有愁容前來算命,問的是婚緣,起手式通常分二個方向,一是中年單身或有暖昧對象,另一個多與另一半感情生變;倘若是專職的家庭主婦,一切經濟來源全靠夫家的時候,問婚緣多半是另一半是否出軌的問題;情緒表現在想很多、一生為家付出的委屈求全,對應到情緒的失調很容易反應在脾(思慮)、心(委屈求全)、肝(關係失調)三臟的疾病,專職的家庭主婦會去算命,大多生活單純朋友圈子小,如果身邊朋友多,其實每一個朋友分批約去喝下午茶,抒解心情謀求策略,其實不太會走上算命一途;若是獨身女性的話,問婚緣的通常也有二個方面,一是有暖昧對象還沒通過各項驗證,二是目前雖然有對象但卻遲遲不婚,擔心選不對人的不確定感以及沒有承諾的不安全感,容易在心(渴愛)與腎(需要安全感)二臟出現失調。
算命與中醫在看事情的角度雖有所不同,排解的方向也不太一樣,自己在分享中醫情緒的過程中,聽了很多不同人生的故事,若說命理排行榜的三類大哉問是感情、事業、運勢,這三類是否就是人生的真正目標呢?我們是否常常消耗在這三種輪迴中而忘記提醒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是誰?」
「我從那里來?」
「我要往那里去?」
人花盡一生的力氣服務在感情、事業、名利等等的外在追求,有沒有一天能夠把生命的能量服務在探索自己的生命本質上,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該往那里去、知道來時路;能夠欣賞人生如浪花般的激盪,也明白自身本質源自於海底的豐饒與浩瀚,那怕只要有一刻我們願意服務自己,每個人裝載著靈魂特質與身心合一會讓我們的生命閃耀著光采。

行善,比做自己更需要智慧

【深夜人性。食堂】
行善之後,能夠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智慧,有時候不是人人都能達到這個境界,里面蘊藏著不以行善需索回報,也讓對方保有接受幫助後的尊嚴。
尊嚴,很重要。它能夠支持一個人從谷底重新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的能力,如果我們幫助了一位朋友以後,三不五時地去關心對方過得如何?詢問進度或後續發展等等,表面上好像是一種關懷,內在是否有一種需要被受助者感謝的心理?
當受助者常常看到恩人一天到晚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現,只會一再重覆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與強迫被道德提醒要感恩,這種自卑感會養出自大的怪獸,反而助長了受助者對自己生命的侷限性;沒有人喜歡矮人一截的感受,尤其在施與受之間更是如此,有能力行善之人低調而內斂,輕輕的來,淡淡的去,不干擾也不介入對方的生活,這是行善的境界。讓這個善念有機會在受惠者心中發芽,待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樣的善,是我心目中至善的境界。
淺薄的善,是交易行為,今日幫助你,來日需有回報;或是透過行善做為交換,這些都無法令彼此得到自在與自由,行善的出發點如果是有所期待、或是期望自己的善被看見、被肯定,甚至是有控制欲的時候,這是偽善。喜歡用自己揚善的光芒強照別人的陰影,是損德。
行善,比做自己更需要智慧,是讓受助者有能力完整他自己,才能真正成全「善」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