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人性。食堂】
行善之後,能夠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智慧,有時候不是人人都能達到這個境界,里面蘊藏著不以行善需索回報,也讓對方保有接受幫助後的尊嚴。
尊嚴,很重要。它能夠支持一個人從谷底重新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的能力,如果我們幫助了一位朋友以後,三不五時地去關心對方過得如何?詢問進度或後續發展等等,表面上好像是一種關懷,內在是否有一種需要被受助者感謝的心理?
當受助者常常看到恩人一天到晚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現,只會一再重覆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與強迫被道德提醒要感恩,這種自卑感會養出自大的怪獸,反而助長了受助者對自己生命的侷限性;沒有人喜歡矮人一截的感受,尤其在施與受之間更是如此,有能力行善之人低調而內斂,輕輕的來,淡淡的去,不干擾也不介入對方的生活,這是行善的境界。讓這個善念有機會在受惠者心中發芽,待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樣的善,是我心目中至善的境界。
淺薄的善,是交易行為,今日幫助你,來日需有回報;或是透過行善做為交換,這些都無法令彼此得到自在與自由,行善的出發點如果是有所期待、或是期望自己的善被看見、被肯定,甚至是有控制欲的時候,這是偽善。喜歡用自己揚善的光芒強照別人的陰影,是損德。
行善,比做自己更需要智慧,是讓受助者有能力完整他自己,才能真正成全「善」的本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