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夏天流汗有二種


【圖片選自網路】

夏天流汗有二種,一種是散熱,一種是排寒。
散熱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體質和現象,外在的暑熱讓毛細孔擴張,在汗出時應注意補充水份,尤其在運動時特別注意避免在大太陽底下活動過長,容易有中暑的現象。
夏天排寒的流汗,比較屬於靜態的情況下流汗,比如夜晚睡眠或午間小睡時會流的汗,人在靜態的狀態下,毛細孔擴張的方式是體內陽氣往體表擴張,把人體多餘的水份或寒氣透過汗孔排出,消耗的是心氣,這類型的排汗容易讓心氣較虛,平日容易胸悶氣短或心悸的人容易有此類的症狀。夏季排寒的流汗需要和中醫提出的「盜汗」鑒別判斷,個人觀察到的差異在於盜汗體質身體是靜態的情況下發熱出汗,而排寒出汗體質是身體在靜態的情況下出汗而感到體感畏風怕冷,排汗後身體回暖的現象。
身體有寒為何反而會流汗?夏天為心所主導,流汗是比較就近的管道,當身體偏寒時,體內多餘的水份會讓體溫下降,導致被衣服遮蓋的部位,以手碰觸時,皮膚表面仍是冷涼的溫度,那個部位冷涼,也代表皮膚底下的臟腑器官也是受寒的現象。如同我們吃進生冷飲食時,肚臍周邊的皮膚就會開始冷涼,按壓肌肉組織是缺乏彈性的,若寒氣不散,到了腸道時,臍下也會開始感到冷涼的觸感,這樣的體質很容易在暑熱期間出現腸道受寒腹瀉和氣虛便秘交錯的症狀,也是典型因暑熱嗜吃冷飲冰品或生冷水果而出現「外熱內寒」的結果。
即將迎來的大暑、立秋、處暑等暑假期間的節氣,會因嗜吃生冷或脾氣虛食欲不振的情況下,出現不同節氣會呈現不同症狀,但源頭的保養需要在現在這個時機好好調整體質;大暑時容易反應在心、肺氣虛的心悸、失眠、缺氧的症狀,倘若沒有改善,到了立秋時,容易在皮膚、上呼吸道出現風疹、咳嗽或鼻子過敏的症狀;若是沒有調理好衛分、氣分的保護層,到了處暑的時候,容易深入到肝、肺不和的失眠、淋巴和風疹、濕疹挾雜的營分症狀,為了避免入秋後的節氣讓體質有巨烈的失調,這個階段宜補養心氣,丹蔘茶、生脈散、玉屏風散等成方都是常備護心氣、養衛分、氣分層次的保養方,需特別一提的是,夏季暑熱容易引起心臟耗氣缺氧,出現胸悶、頭暈悶痛,肩頸僵硬的症狀,除了忌生冷飲食習慣以外,上述丹蔘茶等飲品就需要常態的補充,增加體內的含氧量,避免因缺氧而出現各種併發症。
原本即有心臟病史的朋友,夏天切記忌口低於體溫的飲食,此外對於冷熱交替的冷氣房體質,也容易心臟較弱,影響排寒,容易一動即喘,胸悶或心跳過速,一般人認為缺氧要做有氧運動,心氣虛而缺氧的人反而不宜做激烈運動,當呼吸和心跳無法協調時,很容易在運動過程中休克,所選擇的運動不妨以暖身鬆筋、強調呼吸等柔性伸展運動為主,也比較能養成日常習慣,用物理伸展的方式增加體內含氧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