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2日

大暑(7/22)-大暑不熱,風水必殃



大暑的氣候陰陽變化,表現在正午前高溫炎熱、午後出現急性的雷陣大雨,暑熱、濕重、氣悶,對應在三伏天的「中伏」階段,象徵氣候變化迅速且極端的形態,盛夏好發的颱風、炙熱無雨時的乾旱、午後暴雨急降出現的水災,皆在這個時期考驗仰賴大地生存的物種;「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反應出氣候不順,陽氣不調,有風災和水災的危機。人也會因天熱少氣,對於烹煮三餐也會感到倦怠少食,是這個節氣對人與環境的影響。

在體質的感受上,即使高溫酷暑,仍有很強的濕悶沾粘之氣緊貼在皮膚腠里之間,直到大雨過後才能感受到一些涼意,這是暑熱多挾濕的氣候特徵,也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長期,食物很容易變質腐敗的時節。

大暑是人體陽氣消耗更明顯的時期,暑熱讓毛孔擴張,陽氣隨汗出,相對影響消化系統的運作,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是陽氣必需俱足的經絡,當陽氣相對不足時,會有精神不振、食慾減退、身體疲累乏力、體重下降、入睡困難等症狀,也影響整體的消化和吸收效率,看似對於渴望減重的人會有很大的趨動性,實際上很容易因夏天補養不足而在秋天出現收穫無糧的困境,不可因順應節氣強力瘦身而折損元氣。

大暑期間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伏」有蜇伏的意思,在熱盛日頭的時候,應趨涼避暑,到傍晚再外出活動,若是外務勞動,也應持續補充水份,烈日下多動耗心氣,心臟較無力或有缺氧的人忌從事激烈活動,避免心陽衰竭發生憾事,減少體能消耗保持體力是避暑最重要的原則。

益氣健胃的食材,首選蓮藕、蓮子、山藥、薏仁、小米、長(菜)豆、扁豆、鮮香菇、紅棗等,若想了解脾胃是否受涼,可以用手心摸肚臍,若是表面皮膚冷涼,就是脾胃受涼的現象,小腹表面溫度溫暖的人,通常也不會有小腹皮下脂肪堆積的困擾,同理如果後腰的腎俞的表面皮膚冷涼,也是提醒腎臟受寒的現象,多為過飲生冷、冰品、水果,或夜間冷氣或風扇直吹,重點要保暖的部位(腰、腹、前胸等)受寒的問題,一到盛夏女性流行露肩、背、前胸、肚臍、腳踝等容易吹風受寒的衣著,入秋以後就會出現中醫診所滿是過敏體質的人潮,不可輕忽。

【圖片選自網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