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芒種節氣,就告別了梅雨季,轉為屬於夏日特徵的午後雷陣雨,也說明了春夏季種植期結束,轉為植物花果繁茂的採收期;芒種期間有一個提示夏日到來的端午節,在端午之後,氣溫只會愈來愈熱,這段期間是昆蟲、微生物繁殖最旺盛的時候,對於植物和居住環境都是很大的考驗;愈接近盛夏期,就愈容易因生活習慣失誤而出現疾病。《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汗出見濕,乃生痤疿」倘若在出汗的過程中洗澡時,水濕容易侵犯皮膚肌表而出現皮膚瘡疹的疾病。身體因暑熱常汗濕全身,好發痱子的孩童最好的方式是勤換汗濕的衣服,除了要避免電風扇直吹身體,也應避免讓冷氣過冷引起寒包熱的感冒。
芒種期間,農曆五月五的端午節也是病蟲害好發的時節,居家可以點艾草薰香減少室內的細菌黴菌的影響;當氣溫愈來愈高時,皮膚的毛孔和血管相對需擴張散熱,往肌表的氣血量增加,腦部本為諸陽之會,對於氣血向外蒸散的過程很容易促進血管收縮而出現頭部悶脹(痛)的症狀,頭部因顱骨保護與空間限制,對於組織的伸展彈性相對很小,只要溫差變化快速就有可能引發頭痛或悶脹的不適感,不可不慎。此外,入夏後新陳代謝變快,對於氣的流動和消耗也會增加,腦部長期處於動態耗氣或容易汗出不止的環境下很容易缺氧,相對影響工作效率和增加心臟的負荷,症狀上會出現氣短、胸悶、少氣懶言、身重疲乏無力的狀態,此時需要適當休息,避免忍一時不適而加重症狀,嚴重者會出現中暑或休克的危險。
氣溫高,地氣熱,人在路上行走時就像在蒸籠中一樣感到悶熱,血液因大量流汗而出現血熱的問題,它反映在情緒急燥易怒、口舌潰瘍、皮下容易出血、身熱心煩不得眠等,有此類症狀就需要選擇清暑又益氣涼血的食材,如絲瓜薏仁湯、綠豆湯(無糖)、涼拌小黃瓜、清炒綠豆芽、冬瓜薏仁湯等,平日若容易胸悶氣短、語聲無力,可以使用丹蔘4~5片,用熱水沖泡後溫服。在容易發汗的環境中,可以使用新鮮檸檬汁加鹽,二者口感比例類似運動飲料的味道即可,使用冷開水沖服,每1~2小時補充150ml,透過補充水份兼發汗的方式讓阻塞在汗孔的髒物代謝出來,它也具備了清血的作用,若忌鹽的人可以用無糖綠豆水代替。
芒種的保養重點
一:少飲食-養脾胃(七分飽,多食湯水,補充水份易消化)
二:少熬夜-養肝膽(子夜12點前就寢,利代謝)
三:少煩事-養心腸(熱心助人時也需量力而為)
四:少服藥-養二腎(顧腎陰和腎氣,減少發炎和消耗)
五:多走路-養肺氣(透過走步配合呼吸頻率,增加含氧量)
一:少飲食-養脾胃(七分飽,多食湯水,補充水份易消化)
二:少熬夜-養肝膽(子夜12點前就寢,利代謝)
三:少煩事-養心腸(熱心助人時也需量力而為)
四:少服藥-養二腎(顧腎陰和腎氣,減少發炎和消耗)
五:多走路-養肺氣(透過走步配合呼吸頻率,增加含氧量)
【圖片選自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