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夏季濕、悶、熱大作戰


從春分到之後的大暑節氣,食療上會有共同的保養特徵,就是要愈吃愈清淡,如果飲食上無法適應粗茶淡飯的味道時,在身體的循環(淋巴為主)系統中很容易累積在淋巴結節中,或是發炎,或因阻塞而感覺肩頸酸痛僵硬的症狀;春末到長夏的整個過程中,身體容易犯病的三大類型為:濕、悶、熱(炎),影響的層次是三焦系統的水液循環與代謝、膽經循行的胸腹腰腿煩疼以及膽經失調的失眠、偏頭痛、頭悶痛、耳鳴等陽氣被濕氣阻滯的症狀。

手、足少陽經在春夏季最易因飲食不節(制)而損傷陽氣,主因為多食生冷、冷飲、冰品而犯病;另一種犯病的狀態是素體因天熱而相對內臟陽氣散於肌表出現的陽氣相對不足、氣虛汗出而體虛呼吸氣短的症狀,足三陽經縱貫全身三焦系統,不同經的陽氣被濕、暑熱損傷時,就會有不同的症狀,例如:足陽明胃經失調時容易感到胸腹氣滿悶、精神不濟的感覺;足少陽膽經失調的失眠、偏頭痛、頭悶痛、耳鳴等陽氣被濕氣阻滯的症狀;足太陽膀胱經失調則是好發水液代謝不順、肩頸背濕氣困重、腳氣或黴菌感染的問題等。

濕悶熱在出入冷氣間的症狀會更明顯,除了保持室內通風以外,應避免讓空調的溫差太大,讓身體的濕氣能正常透過排汗的方式代謝水分或散熱,排汗的好處在於我們體內從秋冬季累積在毛孔中的物質需要在夏季用流汗的方式清潔毛細孔,若怕流汗的人,也很容易在不同季節交替時出現皮膚過敏的現象。

夏季清淡的清補食物為:小米粥(益氣健脾)、四神湯(寧心健脾利水)、味噌湯(養氣固精、補充微量元素)、筍子或絲瓜湯(退火降氣)等,湯水飲食在夏季也可以補充水份,忌重口味、生冷、重鹹重油,容易損傷胃腸而出現腹瀉疾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