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與味覺是人與大自然互相交換能量的方式,中醫里提到的五味(酸苦甘辛鹹)能夠滋養到五臟,然而這是一般認知的部份,另一個問題產生了,我們是如何能接收到五種味道的?普遍來說,舌頭是可以分辨味覺的感受器,這看起來也算是標準答案,然而,我們每一個人對於同一種食材或味道卻有很大的可能是不一樣的,例如有些人一點點辣都會受不了,有些人對於很辣的食物卻沒有特別的感覺,這就是個體體質差異;這樣的個體差異也是中醫在食療上需要考慮進去的部份,原則上,飲食上重口味的人較難用食療改善,仍需要使用到一些藥材才能有治療效果,而飲食較清淡的人較能靠食物的選擇就容易有很大的改善。因為食物與中藥材最大的差別就是氣與味的厚重度,換句話說,愈具有強烈氣味的中藥材的功效愈強,愈不能成為每日可以攝取的食物。
為什麼同樣的食療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結果,在於我們對於食物本身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我們對於口味的敏銳度決定了身體消化或吸收的酵素,如果身體缺乏某種酵素,我們對於某些食物就相對「失去」了對它的味覺和吸收的能力。脾胃愈好的人,只需要吃單一少量的食物就會充滿能量,原因就在於脾胃強健的人具有吃得出一種食材豐富口味的能力,所以也不需要攝取多種食材或以量取勝的進食才能得到營養;現代人如果只能靠外食或選擇非友善方式種植的食物,就愈容易喪失對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最大的原因不外乎人工添加的調味劑、殺菌或防腐劑,慣型農法的作物外觀好看但卻吃不出食物層次豐富的原味,因為土壤已經沒有足夠的養份,蔬菜自然也無法養出真正符合蔬菜本質的味道了。
脾胃就像土壤,當我們給予不當的原料,或因壓力、情緒壓抑、作息失調等因素影響了土壤本身的功能,它通常會呈現酸性體質,胃食道逆流、脹氣、水濕、痰飲多咳、關節煩疼等缺乏消化酵素的體質,或因喜吃冷涼冰品,導致體內消化酵素因溫度偏低缺乏動力,降低消化效率,這類型的人特別喜好極冷和極熱的食物共食,也很容易一日少餐卻進食量大,原因就在於每一次的進食都需要花較長時間才能消化的原因。
另一種是有飲酒習慣的人,這類型體質第一個損傷的就是脾胃,再來是胰臟和肝膽,酒精容易殺死體內的酵素,所以多數有飲酒習慣的人消化系統通常都很弱,或是好發膝蓋的疾病,原因是足陽明胃經有循行膝蓋。
如何增加體內的消化酵素?
1.減少抗生素或消炎藥的攝取,它們就是最直接殺死體內酵素的來源,包含動物體內殘留的部份
2.常攝取根莖澱粉類(如山藥、樹薯、連皮馬鈴薯、紅蘿蔔、甜菜根等)和穀類,讓酵素能在體內繁殖的原料
3.常攝取天然發酵類食物(如酒釀、味噌、天然發酵豆腐乳、陳皮梅等)補充酵素
4.少喝蜂蜜水或醋,蜂蜜是天然抗生素,常喝蜂蜜水會抑制有益微生物生長,醋具有殺菌作用,會殺死體內微生物
5.少吃精鍊的加工食品,會快速消耗體內有益微生物
6.勿進食太快、儘量減少在壓力狀態下進食、勿進食後即就寢等
[圖片摘自網路]
1.減少抗生素或消炎藥的攝取,它們就是最直接殺死體內酵素的來源,包含動物體內殘留的部份
2.常攝取根莖澱粉類(如山藥、樹薯、連皮馬鈴薯、紅蘿蔔、甜菜根等)和穀類,讓酵素能在體內繁殖的原料
3.常攝取天然發酵類食物(如酒釀、味噌、天然發酵豆腐乳、陳皮梅等)補充酵素
4.少喝蜂蜜水或醋,蜂蜜是天然抗生素,常喝蜂蜜水會抑制有益微生物生長,醋具有殺菌作用,會殺死體內微生物
5.少吃精鍊的加工食品,會快速消耗體內有益微生物
6.勿進食太快、儘量減少在壓力狀態下進食、勿進食後即就寢等
[圖片摘自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