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傷寒雜病論
生地黃24克,薯蕷12克,山茱萸12克,澤瀉9克,茯苓,牡丹皮9克,桂枝3克,附子炮3克
煮法:3碗水加1碗米酒,煮成2碗晨、午飯後服用。
忌:外感症未解時服用任何補藥,如需治療腎虛在服藥階段忌食任何生冷包含水果,湯藥需溫熱時服用,冷卻後再加熱也會減少藥性。
煮法:3碗水加1碗米酒,煮成2碗晨、午飯後服用。
忌:外感症未解時服用任何補藥,如需治療腎虛在服藥階段忌食任何生冷包含水果,湯藥需溫熱時服用,冷卻後再加熱也會減少藥性。
【主治】腎氣不足
腎氣不足,腰酸腳軟,肢體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頻數,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及痰飲喘咳,水腫腳氣,消渴,久泄、轉胞。
腎氣不足,腰酸腳軟,肢體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頻數,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及痰飲喘咳,水腫腳氣,消渴,久泄、轉胞。
方用乾地黃滋補腎陰;山茱萸、山藥滋補肝脾,輔助滋補腎中之陰、并以少量桂枝、附子溫補腎中之陽,意在微微生長少火以生腎氣。澤瀉、茯苓利水滲濕;丹皮清瀉肝火,與溫補腎陽藥相配,意在補中寓瀉,補而不膩。張景岳:「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腎氣丸中的生地需要以陶鍋熬煮,若以鐵鍋煮藥會解掉生地藥性,此外生地古方需以酒入藥,因生地容易膩膈,脾虛者容易消化不良腹脹,以酒入腎才能發揮作用,本方需久煮約1~2小時,把附子毒性解掉,腰酸者效果很好。
物理治療:艾灸(關元、腎俞、三陰交)、暖暖包貼於前述部位,具有同樣補腎功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