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6日

在關係中免於匱乏

世界在變,人的內外失調也愈來愈分明。
在中醫心理學的這個領域中,很少有醫者願意明確的與對象面對面地談論出來,只要談論了,就很容易引起對號入座的尷尬和不耐煩,現代人即使身處在不平衡的關係之中,卻沒有勇氣伸張自己心中充滿委屈的能力,有些人甚至會將錯就錯,投入一個宗教團體或心靈成長團體,在其中與成員之間互相取暖、討愛,過程中可能很容易發展出第三者的問題,在不解決原本的關係之下又衍生出更負雜的心理扭曲,看似自己得到解脫的假象中,不平衡的關係所產生出來的自卑感迅速擴張成"我要原諒傷害我的人,因為我已經被解救了"的假象中,如果被解救的力道那麼強大的話,我想不平衡關係的結局理應"從此二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才是,然而事實有很多是上演著"打著團體向善明義來指責別人不是"的人,套用自己的職業病直覺,就是對應到"無法愛自己"的"傷心人"模組。

"喜傷心",這是中醫里描述心理對應到身體疾病簡短的三個字,其應用範圍極廣,從開始觀察週遭人際,到許多學員身體的疾病對應到的情緒轉變,讓我覺得古人的結論下得既簡短、又精闢入里。喜為何能夠傷心?如果喜悅的氣氛不是從內而外的滋養自己,而需要透過外在的任何因素,如另一半開心自己才快樂、透過購物來讓自己開心、孩子功課良好自己才能舒坦等等~我們等於把喜悅的權利交托出去,這樣的"傷心"是有控制成分的,這種無形的控制只會讓喜悅與健康離我們"心的健康"愈來愈遠~

這學期的社大課程有安排五堂中醫心理學的課,而在靜之屋的養生課程中也有四堂中醫心理學,討論的是-怒、喜、思、悲、恐如何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我想或許是時候到了,疾病的最初與最終都是走向自我內外的平衡所顯化的結果,它只是我們照看自己的鏡子,也希望透過課程分享,讓我們在關係中免於匱乏、走向自我開展之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