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

綠豆、黃豆、紅豆到黑豆

網路上有太多關於某某食物有神奇效果的誇大說法,令人感到憂心,食物本身具有的偏性對人體的影響是十分複雜的,其複雜的程度不僅僅是療效的部份,也有人體需要代謝的部分。世界上沒有一種食物在身體中只進不出,或是只出不進,二者都需要消耗身體的元氣才能平衡;只進不出意味著食物本身吸附在體內幾近百分之百,只出不進意味著食物被身體的利用率幾乎等於零,二者看似"好"的功能對體質而言都是非常極端的樣態,也非常傷身體,中醫要利用到如此極端的手段時,通常也是病人的體質已經有很大的失衡(偏差)了。

從綠豆、黃豆、紅豆到黑豆看網路怪現狀
這四種豆的流行似乎是按照四季輪迴來曝光的,我相信分享這篇以後還是會有不少鄉民說"呀不是都說吃了很好嗎?某某營養師某某中醫某某專家都說它們好,為什麼不能每天吃?"講白一點,這樣的問題總是一再考驗我的人品,決定記錄成文字,日後再有人問我同樣問題時,至少可以少打幾行字,以下進入正題。

綠豆、黃豆、紅豆、黑豆(以下簡稱四豆)的共同特徵:
>營養學歸類為豆類蛋白質,同時具有利尿的作用。
>四豆皆有生熟之分,所謂的生熟意指完全煮熟和不完全煮熟的狀態,其屬性有二極的差異,完全煮熟具有豆類應有的補益功能,不完全煮熟皆有毒性,多食損傷臟腑功能,耗散元氣。
>蛋白質類食材多與過敏原有關,不完全煮熟的豆類蛋白質其毒性會攻擊消化系統粘膜,引起免疫系統失調的過敏反應
>豆類蛋白質的代謝對腎功能有一定程度損耗,蛋白尿患者忌食四豆

四豆的個性
綠豆性味甘寒,歸心、胃經,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消暑利尿,解熱瘡毒,也解溫補中藥。綠豆的特徵是結合金屬離子,可以解人體中金屬殘留,使用時應皮和肉一起服用,皮主清瀉作用,肉主解毒作用,讓毒素快速代謝體外。
黃豆性甘、平,入脾、胃、大腸經,主要作用是健脾寬中,潤燥消水。《本草綱目》:"多食塞氣、生痰、動嗽,令人身重,發面黃瘡疥。"黃豆吃多了容易出現脹氣、痰咳、助長濕氣,臉色偏黃生瘡。

紅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神農本草經》:氣味甘酸平,無毒,主下水腫,排癰腫膿血。主治小腸濕熱的腹間腫滿,多服則令人津液枯槁而燥,所以虛火體質忌服。

黑豆,性甘、平。入脾、腎經。黑豆是目前當紅食材,然黑豆吃多了會敗腎;中醫有一湯方是"甘草黑豆湯",主治解百藥毒,能解毒的意思就是代謝能力強,會消耗脾、腎二氣,若單用久服會腰酸腿軟,所以古方的甘草黑豆湯中的甘草用量很大,為了就是避免黑豆損耗元氣的副作用,腎臟是可補不可瀉的內臟,只要和利尿有關的食材大多會消耗腎陽,所以利尿作用在中醫的看法上大多謹慎用之;人體一旦排尿出現問題,大多是腎氣不足或腎陽虛損所引起的水液代謝失調,如果強迫它工作,很快就會腎衰竭,不可不慎。

我們要破解利尿的迷思,人體水液代謝不良是肺、脾、腎、膀胱氣虛所引起的水濕,應以補養為主利水為輔,而非執著於利水排毒而忽略臟腑失調,當臟腑功能改善了,水液代謝自然能恢復正常。

歸經在中醫的觀念是食物中的性味進入人體經絡,從而產生作用。所以食物的寒熱溫涼和酸苦甘辛鹹會運行到人體經絡的走向,這個意義在於我們想讓藥性進入相應的經絡達到治療的作用,另一層意義是當經絡氣血不足、或是經絡瘀阻不通時,藥性能夠歸經的程度就會有差異,這跟個體素質有關,所以食療在某種程度上的侷限性在於個體的經絡相對不通時,食療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若要經絡暢通,物理治療有時比食療效果更好,相對而言,經絡暢通時人不會生大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