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

比較來自於壓抑的自我價值

喜歡比較的人,有時候是從小被家長壓抑本性特質,或是家長是用比較來決定一個人的優劣而形成的個性。
只要有比較,就必定有對象,也會要比出勝負慾才能甘心,一旦覺得自己落入下風時,言語或態度上會以抹黑、挖苦、酸言酸語等方式來彰顯自己的高等,喜歡評論者,往往具有"我有資格、能力、地位"的態度表現自我,也相對性情好戰喜歡挑釁別人,遇上此類人,如果把他們當空氣的話,會加重他們的好勝心,以致於無所不用其極地要對方注意自己為目的,最後常落得大家皆輸的局面。
如果家中有這樣的人,是很辛苦的,無論是夫妻之間,或是同儕或同事等等,都倍受壓力,如果無法找真人當對手,也會找個意識形態、假想敵,或是專業領域等等借題發揮,即使立意良善,表達信念完全沒破綻,或以正義之名號召大家共襄盛舉,然而對於那些真的被感召或認同他的人,也會覺得自己才是最高等的存在,而把其它夥伴們當作抬轎的角色,那一天願景不在,人去樓空時,仍不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直至孤單或燥鬱而終。
在身心靈圈更是如此,自己遇過許多原本壓抑自卑或沒有自信的人,一朝進入修行圈以後,從此化身為指導者、替天行道、渡化眾生的身份,圈內常常挑戰誰的法力高強,圈外以信徒多寡來決勝負。被迷幻的心靈雞湯吸引的人,也大多很壓抑又自卑,需要靠大師指引人生方向,然而這類的老師是不可能讓信眾認識自己或做自己的,他們要的是信眾的依賴感,即使感覺被騙,信眾也不敢指證,甚至會把自己的親友拖下水,企圖讓別人說服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好讓自己內心好過。
談到肝臟的情志,就免不了有上述個性特質的描述,本質是真實不虛的,它是沒有什麼可被比較的「存在」,真實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在里。很多人無法了解到底該如何「做自己」,做自己,就是認識自己的本性特質,有些人具備直覺、或感受、或天真、或敏銳、或靈活、或安定、或純粹、或接受性、或熱情~等,當我們不被外在的人事物影響,活出自己應有的特質時,就是做自己了,這些是無從比較,也無從分好壞的狀態,所以也無需去「矯正」自己或別人,當我們願意放過自己的時候,才有可能欣賞別人的特質,否則仍會在比較的模式中被壓抑、束縛、和綑綁。

沒有留言: